冲击波球囊:精准破“石”,用创新托举冠脉钙化患者健康福祉
近年来,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,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。然而,处理血管钙化仍是冠脉介入领域面临的挑战之一。钙化病变会导致冠状动脉血管变硬、迂曲,这不但给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,也增加了冠脉介入手术中器械通过的难度及并发症风险。冲击波球囊导管的问世,为上述
近年来,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,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。然而,处理血管钙化仍是冠脉介入领域面临的挑战之一。钙化病变会导致冠状动脉血管变硬、迂曲,这不但给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,也增加了冠脉介入手术中器械通过的难度及并发症风险。冲击波球囊导管的问世,为上述
若把血管比作河流,冠脉钙化便是这河中之石,影响血管的正常流动,严重时还会堵塞血管,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。一种新型治疗冠脉钙化的“利器”——冲击波球囊导管的临床应用,为心血管患者提供了更加优异的治疗选择,助力冠脉介入技术水平更上新台阶。
冠脉介入领域中,处理冠脉钙化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难题,尤其是对于严重冠脉钙化且难以通过传统方式治疗的病变。如今,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,新的解决方案不断涌现,冲击波球囊导管的到来,为冠状动脉钙化患者提供了更加丰富、优异的治疗选择,开启了冠状动脉钙化治疗新篇章。
江西一名66岁老人在做完冠脉造影手术仅6小时后突然离世,这不是个案。背后的教训,值得每一个关心心血管健康的人警醒。不是手术不成功,而是术后忽略了一个“致命细节”。我们总以为“做完手术就没事了”,这恰恰是个危险的误区。心脏的事,容不得半点疏忽。
2020年因情绪激动后出现心前区疼痛,伴有四肢麻木,无心悸、乏力、大汗、憋喘、呼吸困难等症状,持续约2-3分钟,休息后可缓解。
患者死亡后,其父亲认为医方疏于治疗,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,最终导致患者死亡。遂将医方诉至法院,要求赔偿各项损失共计57.5万余元。
近期,在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(ESC 2025)年会的Late-Breaking Science(LBS)专场,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周珊珊教授代表陈韵岱教授、郭军教授研究团队公布了一项人体尸检研究(MICRO-CAP)结果,探讨了微塑料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
年纪一大,把脉搏当节拍器听都能听出“卡壳”来?可偏偏,很多人还以为是“老了正常”。冠脉痉挛才是真正的隐形对手,特别是老年人,常常在不经意间就被它“拎着走了一程”。科学用药当然重要,但理解身体的信号,才是第一道防线。
近日,延安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在白宏兴主任及何勇教授领导下,在专科联盟教授指导下,由薛恩忠主任医师、王丽娟主任医师、姚龙主治医师组成的冠脉介入团队,成功完成我院首批冠状动脉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术。标志着我院冠脉介入治疗领域,在继冠状动脉药物球囊治疗、冠状动
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持续演进,药物涂层球囊(DCB)与微创搭桥手术器械的创新正不断推动血运重建策略的优化与提升。为进一步探索冠心病介入治疗新模式、解读全球最新循证证据并分享微创器械进展,2025中国心脏大会(CHC 2025)特设企业合作专题会,于9月16日15
你以为心脏出问题,会像电影里那样突然捂胸倒地、一命呜呼?现实中,它往往悄无声息地提前“打招呼”。真正危险的,不是突如其来的剧痛,而是你忽视的那些“莫名其妙”的小异常。身体,其实早就发出信号,只是你没听懂。
对于成功复苏的院外心脏骤停(OHCA)患者,若心电图未提示ST段抬高,是否应当立即进行冠状动脉造影(CAG)?这一直是心血管急危重症领域的重要争议。在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(ESC)年会上,来自德国莱比锡心脏中心的Steffen Desch教授公布了一项令人
从旋磨技术到激光消蚀术,心血管医生对抗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“武器库”不断丰富。如今,冠脉介入领域又迎来革命性突破——冲击波球囊技术,这一创新技术巧妙通过精准释放冲击波能量,在不损伤血管内膜的前提下,高效击碎血管钙化斑块,真正实现“隔山打牛”的治疗效果,为后续支架
临床数据表明,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,约有三分之一存在中重度冠状动脉钙化。这种病变尤其是重度钙化的存在,显著增加了介入手术操作难度和治疗风险,易导致支架输送困难、球囊扩张不全等情况,影响手术治疗效果。冲击波球囊的问世,为以上难题的解决找到了更好方法。
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,目前指南是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(阿司匹林+P2Y12抑制剂)至少一年,目前对于这个标准受到质疑,2025年欧洲心脏病 学会(ESC)年会上发表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袁昕TOP-CABG研究和北欧的TACSI研究。